【发展规划】广东财经大学“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17-01-20浏览次数:9160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与职责,是当代大学发展的自觉选择。“十三五”时期,是我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关键时期,建设继承学校办学传统、体现岭南地域特色、符合现代大学制度、彰显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广财文化,是学校凝聚共识、立德树人、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广东财经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广东财经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等,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主要成就

1.明晰了学校的价值坚守,精神力量日益提振。开展“广财精神大讨论”,形成了“正心诚意、求真向善”的广财精神、“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校训、“习礼乐文、精于术业”的办学理念、“法治、科学、民主、阳光”的治校方略和“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的办学特色的文字表述,明晰了广财文化核心要素,以更强的力量引领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出版了第一部校史——《广东财经大学校史(19832013)》,培厚了广财精神文化新土壤。

2.建设了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制度力量愈发显现。坚持依法治校,颁布了《广东财经大学章程》,成立了依法治校办公室,获评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行民主科学管理,完善了校院两级管理、机关部处考核、教代会、学代会等制度,改革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研奖励、管理服务等系列制度。目前学校已初步建成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制度体系,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校园环境明显改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广州校区北2、北3、北4、北5、图书馆和三水校区教师小区相继建成使用,文化活动空间显著增加;建成了以广州校区图书馆为代表的一批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学校新地标;整合资源先后建造了校友林、税苑林、共青林和一批石台石凳景观、设施,校园网提速,校园一卡通,办公无纸化、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升级。人文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的文化内涵日益显现,师生普遍赞誉。

4.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办学行为更具应用特色。“十二五”期间,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实践基地不断创建,校政校企校校合作增多,社会服务提升;成立创业教育学院,设立创业园区,获评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学研风气日益深厚,实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出现;素质教育综合改革、“五早一晚”学风建设扎实推进,工作成效明显;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深化,服务意识增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术论坛、名师评选、授课竞赛、“挑战杯”竞赛、高雅艺术展演、读书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校友活动等不断举行,彰显了学校应用型财经大学的特色。

5.更名效应不断凸显,学校形象进一步提升。学校更名后,在教育届、在社会的地位有所提升;知名学者受聘为“珠江学者”和“南岭学者”,邀请更多学术大家和社会名人做客学校高端论坛、讲堂,名师名人效应初现;题写了新校名、设计了新校徽、新校旗等视觉传达系统,强化了学校文化标识;学报成为双百期刊,微信影响力跻身全国高校新媒体百强,社会媒体对学校的报导量质双增,学校知名度扩大;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就业层次较高,招生热度不减,学校美誉度提升。

(二)问题与不足

随着学校进入深化改革、依法治校、从严治党、内涵发展的关键期,与大学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和软实力提升的需要相比,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

1.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力尚待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尚处于自发阶段,传承坚守不足,规划设计不够,主动引导不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学校对社会文化的筛选、创新、引领不强,随波逐流的通俗文化、浅层文化往往流行于校园。学校内部缺乏统筹协调,缺乏刚性落实,学校主导的引领力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重大文化项目较少,基层文化项目培育和打造不足。

2.校园文化的凝聚感召力还需强化。广财精神、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尚需师生进一步认同,爱校荣校情怀、敬业奉献精神还需强化。师生的时代责任感和身份使命感还需提高,大局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协同意识还需增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励鼓舞的人文关怀在内部治理体系中体现不足,制度的执行仍不到位,制度的力量体现不充分。

3.校园文化的物质保障力有待提高。校史馆、大型综合场馆等基础文化设施尚未建立,至今还没有能容纳1000人以上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校园人文景观尤其是标志性物态文化景观缺乏。学校年度预算尚未设立文化建设经费专项,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得不到应有保障。

4.校园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仍较薄弱。代表性领军人物较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不足、贡献度不够,相关成果的显示度、美誉度不高。对学校特色、亮点、成就、典型的挖掘和宣传不足。对视觉识别系统的开发力度不够,应用的规范性不够,相关的文化产品欠缺。

(三)机遇与挑战

1.机遇。大学是文化的存在,是文化传承创新高地,是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是坚持文化自信。学校历经33年的发展,确定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需要匹配的文化支撑和引领。文化强国战略、文化自信要求和学校发展的文化需求都为“十三五”时期广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园文化发展提升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泛空间。

2.挑战。一是随着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受到巨大冲击,大学精神的坚守与市场逻辑的冲突愈加频繁。二是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还亟待提升。学校对文化发展重视不够,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学校文化建设长期缺统筹、缺规划、缺投入,补历史欠账的难度愈发增加。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师生校友高层次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优秀的精神文化为核心,以优美的环境文化为基础,以先进的制度文化为保障,以高尚的行为文化为表现,以良好的形象文化为展示,努力建设格调高雅、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广财文化,持续优化立德树人育人环境,切实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二)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适应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要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整体推进、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发展格局,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健全,以学校精神、校训、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治校方略、办学特色等为文化内核的广财文化品格进一步弘扬,其引领凝聚作用更加突出,敬业奉献、乐教乐学、爱校荣校、和谐共进的文化生态更加凸显,文化环境及其内涵品位明显优化提升,文体载体和文化建设成果更加优质丰富,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传播更为广泛、影响更加深远,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师生校友广财文化的自觉自信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实施精神文化提升计划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出台有关文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师生的“四个自信”。科学谋划和着力实现学校跨越发展,探索长效机制推进“广财梦”与“中国梦”、广财核心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学校事业发展的热情活力,凝心聚力共同谱写“中国梦”的广财篇章。

2.弘扬广财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广财精神主题教育,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加强宣传,讲好广财故事,不断拓展广财精神的呈现形式与展示平台,不断丰富其内涵外延,引导全校师生以广财精神作为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推进实体和网络校史馆建设,加强校史搜集和修订工作,采编“史话广财”,创排校史剧,汇集一批反映学校发展历程、体现学校精神传承的成果,将校史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将校史纳入新生入学和教师入职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知校史、懂校情,促进广财精神薪火相传。

3.培育爱校文化。持续开展“爱校荣校、感恩奉献”教育,设立“校庆节”,在全校师生中普及传唱校歌,组织“美丽广财”“我的广财岁月”“为母校留下美好记忆”等活动,引导师生热爱学校。设计并规范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位授予、升旗仪式、优秀表彰等重要典仪,将其打造成为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彰显学校文化内涵,增强爱校情怀。办好校友会、校友网和校友通讯,加强教育基金会和校友林建设管理,丰富和完善校友参与学校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拓展学校与校友的沟通交流渠道,关心支持校友发展,积极展现校友风采,营造“校友情系母校、母校关怀校友”文化氛围,在互动中传承弘扬爱校文化。

4.提高法治和商法融合意识。利用普法教育、国家宪法日和《广东财经大学章程》宣传等重要契机,进一步抓好法制普及、法治教育和依法治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法律诊所建设,继续开展模拟法庭、法律大观园、法之航学术文化节、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月等主题活动。注重微电影、小品和话剧等法治文化产品和成果的产出,推进法治文化有机融入学校治理过程和学科专业建设,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社会实践和党团日活动,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和商法融合意识,彰显广财法治精神和商法融合特色。

(二)实施制度文化提升计划

1.建设广财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积极发展和完善以《广东财经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深入贯彻“尊重、平等、民主、法治、科学、和谐”的治理理念,优化学校治理结构中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之间的关系,着力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清晰工作流程,形成规范有序、无缝连接、运转高效、协调统一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不断提升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2.健全完善各方面规制。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突出规章制度的完备性、协调性、人文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制度创新,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着力实现学校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树立全局意识,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的自主性,激发基层活力,出台教学院(部)治理规程,支持和鼓励学校各内设机构尤其是各学院在学校的治理框架下发展完善其内部治理制度,推动学校内设机构形成按制度办事、用法治思维推动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强化管理制度执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树立制度权威,规范公正高效地执行制度。将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执行与教育相结合,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实效。突出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制度,同时大力表彰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增强对师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把制度约束转化成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

4.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规范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校务院务公开,规定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切实保障师生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的民主监督作用。通过民主管理与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造清风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三)实施环境文化提升计划

 1.加强校园建设规划与实施。立足学校发展长远愿景调整学校基本建设总规划,积极融入广州新城市中心建设和佛山三水云东海生态时尚建设,分别做好两校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整体规划和分期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品位高雅、功能健全的格局。有序实施校园美化、花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做到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相协调完成校内建筑、道路、景观等的统一命名工作,增强校内标牌和固定放置物的艺术设计,着力体现人文精神,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2.加强重点建筑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修建学校连接黄埔涌桥的道路和广州校区北大门及其广场,使之与广州校区新图书馆成为广州校区建筑地标,并努力打造成为广财文化新标识。加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投入,建设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和教职工活动中心,在两校区建设主题鲜明、品位高雅的文化广场,精心打造佛山校区沁湖、涟湖和两校区图书馆、校友林等周边环境,将广州校区连接北2至北5的连廊设计建设成为彰显广财文化特色和底蕴的文化长廊。

3.加强楼宇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行政楼等公共场所配套设施,大力提高服务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营造舒心怡人的学习生活文化空间。探索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楼宇智能终端的建设与管理,将智能终端打造成形象展示、信息服务、文化熏陶的多功能集成平台。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公共设施内外的学校特色文化表达方式,探索建设一批能充分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学院办学特色的文化墙等公共设施。

 4.加强生活园区文化建设。顺应完全学分制实施改革学生管理模式的需要,坚持以学生学习生活合理需求和文化育人为导向,加大学生生活园区服务配套设施投入,提升品质与内涵。加快园区文化空间与景观小品打造,营造有利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广财文化、有利于沉淀书香文化和身心健康文化、有利于优良行为习惯养成和正确价值追求的人文园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园区服务管理,增强寝室文化建设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探索园区学习生活文化服务项目招投标制度,支持学生个人或团队主持设计所在园区的文化项目。

(四)实施行为文化提升计划

    1.建设“严谨治学、笃行拓新、倾心育人”的良好师风。严格学术规范,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制定有利于学术成果涌现、大师名师成长的保障制度,加大对优秀教师和重大科研成果的奖励与宣传,倡导形成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学术风气。持续开展最佳授课教师评选、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加大教师海外培训力度,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育人和国际化育人能力。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教师评价与人才管理办法,以先进典型引导教师做“四有”教师,锻造广财师魂。

2.建设“厚德励学、实践创新、奋发向上”的良好学风。坚持和深化三大课堂整合,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加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引导学生以德、以法、以诚信立身。深入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教学范式、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突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推进和深化“五早一晚”“青马工程”“双百工程”、年度评优评先和“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等活动,大力宣传学生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学生锐意进取。

 3.建设“敬业奉献、协同奋斗、优质服务”的良好作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纪律教育学习月等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党风廉洁建设长效机制,强化管理服务部门作风建设,强化工作督查和问责,坚持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完善民声民意收集反馈、处置督办工作机制和科学有效、精细可量化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进网上综合办事大厅建设,持续开展优秀党员、“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广财好人”和“爱岗敬业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认真落实岗位职责要求,做到爱岗敬业、勤政廉洁、协同共进、切实提升执行力和工作质效。

 4.建设书香广财,形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充分挖掘图书馆、校史馆等校园文化公共平台的潜力与内涵,利用其公共空间、平台系统、设施设备和文献资源等,结合“4.23世界阅读日”“9.28孔子诞辰纪念日”开展年度全校读书活动,不断浓厚校园的阅读氛围。继续开展“我读我悦”书香博客和班级创建、经典书目推荐、读书演示大赛、阅读文化沙龙、广财人读书故事等品牌化的读书活动项目。支持和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建设“读书会”,推动形成示范辐射作用。

(五)实施文化品牌形象提升计划

 1.加强文化标识建设。完成学校校名、简称、英文名、英文缩写及校徽、校歌、校旗的商标注册。完善并确定学校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制定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学校名称、标准色、标准字以及校徽、校旗、校训、校歌等文化标识,进一步在基本办公系统、公共关系系统、环境指示系统执行文化标识的要求和规范,鼓励开发、使用和推广体现广财文化格调和特色元素的明信片、文化衫、饰物、吉祥物形象等系列广财文化产品,完善学校的形象文化,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形象特征的学校名片。确定校树、校花并纳入到校园建设规划和实施中,进一步丰富广财形象标识。

2.打造文化品牌项目。坚持“出精品、树品牌”理念,继续办好红色大讲堂、善水大讲坛,扎实推进易班网络思政、“青穗计划”“青曦计划”,深入开展“每月一主题”、素质拓展十大精品、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力实施大师名师引培工程、广财标杆引领工程,不断加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和创业园区、创客空间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强化示范辐射效应。推动“一院一精品、一院一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建设,支持和鼓励塑造与学校文化相得益彰的院部文化品牌和形象。推动开展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展评,积极参加全省全国校园文化优秀成果评选,进一步促进文化品牌形成,扩大文化品牌影响。

3.加强学校文化传播。整合平面、视听、网络媒体渠道,加强校媒协同,建设校媒矩阵,形成融媒体体系,使其成为助推学校文化发展、展示学校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以讲述广财好故事、传播广财好声音为重点,努力形成协调统一的广财文化传播格局。完善学校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记者接待和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制度,推动建立对外宣传激励机制,定期评选对外宣传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设立学校对外宣传专项经费,拓展大众媒体尤其是重要媒体的战略合作渠道,以重要成就、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典型人物相关活动为切入点,努力增强广财文化传播力,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知名度。

4.扩大文化交流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计划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增派教师出国研修访问,大力推进学生在读期间出国出境学习交流,组织形式多样的国内、国际学术活动,扩展和提升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的范围与层次,在交流合作中扩大广财影响、彰显广财文化。充分发挥广财学科专业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推动者作用,以广州、佛山为重点积极参与区域文化建设,推进文化研究和文化实践进社区,整合政府机关、行业企业等各方资源,办好理论粤军论坛、粤商高端论坛、凤浦论坛,推动建设粤商博物馆,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融入区域文化发展的开放型重要文化高地。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成立广东财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统筹、督查和评估。委员会下设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主要做好全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和服务工作,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并推动落实。落实校内各单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明确各单位文化建设责任人,将文化建设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制定相应文化建设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财政支撑体系。设立校园文化建设经费专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逐步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推动建立“广东财经大学文化建设基金”,广开筹资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收社会资金,支持校园文化理论研究、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文化环境、文化基地、文化设施建设。整合校内各单位资源,多种途径促进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三)建立校园文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将文化建设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实施两级管理进行检查、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推动设立“广东财经大学文化贡献奖”,用于表彰奖励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制度上保障全校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